醫(yī)院高效過濾器檢測不達標的原因
高效過濾器因其使用場所的嚴格要求,在出廠前必須逐臺進行檢測,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。過濾器的測試分為出廠檢測和現(xiàn)場檢測,在這兩個測試過程中,可能會出現(xiàn)過濾器不達標的情況,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。
一、通過目測和簡單測試可查出的問題
(一)目測情況
- 濾材表面出現(xiàn)破裂或輕微損傷。濾料破損在肉眼觀察下較易發(fā)現(xiàn),少量破損可在過濾器生產廠進行修復,不過有些輕微破損不易被肉眼察覺,只有借助測試臺檢測才能查出。
- 在過濾器生產過程中,若濾材受到過重外力或某些人為因素影響,可能會損壞濾材。若只是個別局部損壞且不嚴重,經修復后有可能成為合格品,但修復質量需符合標準要求。
- 密封存在缺陷,表現(xiàn)為濾材與過濾器外框結合部位漏風。在生產檢驗中,多數(shù)效率不合格都是由這種漏風情況引起的。這種問題多數(shù)可以修復,不過修復后的外觀不能有明顯瑕疵。
- 過濾器密封膠條接縫處漏風。很多高效過濾器的邊框上裝有密封膠條,若接口處理不佳,會導致漏風現(xiàn)象。有些廠家采用現(xiàn)場發(fā)泡的聚氨酯密封條,沒有接縫,也就不存在漏風問題。若使用有接頭的膠條,接頭處最好設計成迷宮形式。
二、原材料自身原因
- 濾材本身效率低下。如果濾材自身的效率無法達到要求(高效濾材的定義為:在 5.3cm/s 風速下進行檢測,對 0.3μm 粉塵的過濾效率≥99.97%),那么就無法制造出合格的過濾器。這個道理雖然淺顯易懂,但市場上確實存在一些標明是高效,實際卻達不到高效標準的濾材。
- 材料發(fā)塵。傳統(tǒng)的有隔板高效過濾器,若是采用紙制隔板,且對原料控制不嚴格,紙隔板就有發(fā)塵的風險。此外,濾材生產環(huán)境不佳,濾材本身帶有大量可能脫落的粉塵,這樣制作出的過濾器也可能會發(fā)塵。值得注意的是,有些檢驗方法無法檢測出這類發(fā)塵情況。
三、檢測本身存在的問題
- 在出廠檢測時,如果采用掃描檢測方法,過濾器出風面可能會產生渦流,周邊粉塵會隨著渦流進入掃描區(qū)。一旦渦流存在,掃描時必然會出現(xiàn)粉塵超標現(xiàn)象,此時就無法判斷粉塵是來自過濾器漏點還是渦流,缺乏經驗的操作者可能會將好的過濾器誤判為廢品。一些國外廠家為了排除渦流造成的誤判,會將過濾器檢驗臺設置在潔凈室內。而國內廠家通常沒有這么奢侈的條件,所以我們只能在排除渦流方面想辦法。
- 在很多情況下,過濾器安裝后,人們會通過下游粉塵濃度來判斷過濾器是否合格,此時即使過濾器效率合格,也可能因為下游濃度偏高而被誤判為不合格。